文|肖延高: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中细软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童文锋:美国普渡大学克兰纳特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2014年7月,成立仅四年的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决意踏上国际化征程,先后试水印度、巴西、南非、美国等国际市场。然而,来自欧美实体性跨国公司和NPE(非专利实施实体)的专利讼案却如影随形,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阻滞了小米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
小米国际化初期的专利困局,不禁让人联想起2003-2005年期间发生的思科诉华为专利侵权案、索尼诉比亚迪专利侵权案等系列讼案。不过,与十年前华为等国际化初期的专利竞争态势相比,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创业型公司身处的专利竞争情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远非仅仅汲取华为等上一代中国本土企业的经验或教训,就能安然走出国际化初期的专利困局。
因此,深入剖析小米国际化面临的专利之困、困局之势及破局之策,对凭借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迅速崛起的中国创业型公司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专利之困
爱立信诉小米专利侵权案
……